融资界 经济分析师 2023年经济怎么走?七位智库专家这样研判

2023年经济怎么走?七位智库专家这样研判

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俄乌冲突、能源危机等多重因素影响,全球经济活动普遍放缓。国际环境复杂严峻,我国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明年的经济工作千头万绪,我国将迎来哪些挑战和机遇?又将如何从战略全局出发,抓住重大关键环节,纲举目张做好工作?在12月23日中国经济信息社举办的“2023年宏观经济形势展望会”上,七位智库专家结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对2023年宏观经济形势作出研判。

明年中国经济将回升到潜在增速

温彬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

尽管目前外部冲击和影响仍然存在,但中国经济内生发展动力依然强劲,预计明年经济将呈现稳固恢复态势,全年增速为5.5%左右,回升到潜在增长水平。总体来看,对明年的经济形势和政策判断如下:

第一,全球经济或将从“滞涨”走向“衰退”。今年以来,高通胀成为全球经济的主要特征,为应对高通胀压力,美联储、欧洲央行、日本央行等多个经济体央行纷纷采取加息和缩表等措施,收紧货币政策,导致需求减少,经济陷入滞胀。随着主要经济体制造业PMI指数先后跌入“荣枯线”之下,明年全球经济出现衰退的可能性增大,特别是美国国债收益率已出现倒挂,预示着明年下半年美国经济可能陷入衰退。

第二,中国经济将从“稳定外需”转变为“扩大内需”。外需和基建是拉动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随着外需减少,我国对外出口增速开始出现负增长,明年应着力扩大内需。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不断优化,预计明年消费将迎来强劲的恢复性增长,消费在稳增长中的基础性作用将进一步增强。同时,今年在供需两端出台了一系列稳定房地产政策,在这些措施落地显效之后,明年房地产销售和投资将触底回升,制造业和基础设施投资将保持平稳,投资仍将在稳增长中发挥关键性作用。总之,明年我国经济增长动能将更加均衡。

第三,宏观政策将更加强调协调配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将加力提效,预计明年财政赤字率将提高到3%,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为3.8万亿元。稳健的货币政策将精准有力,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预计明年将继续降准和降息,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进一步运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持续加大对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受疫情影响行业群体的支持。同时,加强财政、货币、产业、科技、社会政策之间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助力经济回升到潜在增长水平。

2023年美国经济或将步入温和衰退

高攀

新华社经济分析师

随着今年12月美联储将加息幅度放缓至50个基点,美联储本轮加息周期已接近尾声。自今年3月以来,美联储已7次加息,累计加息425个基点,加息速度为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最快。从美联储官员12月发布的季度经济预测来看,明年上半年美联储可能还会有三次25个基点的加息,随后美联储将把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维持在5%左右的较高水平,结束加息进程。

考虑到货币政策的滞后性,美联储激进加息的紧缩效应会在2023年得到更大程度显现,金融环境将更加收紧,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也将受到进一步抑制,明年美国经济大概率会陷入温和衰退,但不会像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和2020年新冠疫情造成的经济衰退那样严重。这是因为美国居民部门资产负债表仍相对健康,同时美国家庭在疫情期间积累了上万亿美元超额储蓄,消费潜力仍有支撑,而消费约占美国经济总量的七成。

一些市场人士预期经济衰退可能会促使美联储在2023年下半年转向降息,我们对此持谨慎态度,遏制通胀而非支持经济增长仍然是美联储的首要任务。由于美国就业市场增长依然强劲、工资增长较快,同时供给端的修复需要时间,美国通胀更具粘性,我们预计明年美国通胀不会很快回落。在确信通胀将持续回落到2%的目标之前,美联储不大可能考虑降息。我们认为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会吸取上世纪70年代过早放松货币政策导致通胀失控的教训,在本轮加息结束后将较高利率保持更长时间,直至确信完成抗通胀的任务。

日本重回增长战略 寻求人才与市场合作是现实需求

欧阳迪娜

新华社驻东京分社记者

今年以来,日本经济中最受瞩目的一个方面就是日元“跳水”,最大贬值幅度超过30%。这让日元资产迅速缩水,再加上世界范围内能源价格上涨造成的输入通胀,贸易赤字和政府债务屡创新高,从企业经营到居民生活,日本经济在很多方面受到巨大影响,货币、财政政策面临严峻考验,实施了十年之久的超宽松货币政策饱受争议。

权衡与压力之下,日本央行迈出了被市场认为极具指向意义的一步,放宽收益率曲线控制范围,对超宽松货币措施进行小幅修正。市场对此反应强烈,甚至把这一举措视为货币政策转向的开始,并对日本放弃超宽松货币依赖,重回经济增长战略产生憧憬。

与此同时,2022年日本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促进经济恢复,如完全解除新冠疫情防控的社交限制措施、开放入境旅游、发放现金补贴和消费券刺激消费等。最新的GDP修正数据显示,早在2021年第四季度,早于预想的今年上半年,日本经济已经恢复到新冠前的水平,持续呈现好转势头,2022年GDP增长率可望达到2%。

日本政府提出,将“应对物价上涨、日元贬值”“结构性加息”“为了成长的投资和改革”三个领域作为重振经济的改革重点,涉及人才技能提升和促进战略性产业发展等长期策略,主要措施包括支持技能再学习,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奠定工资增长的基础,以及针对科技创新、创业、脱碳、数字四个领域的量子、AI、生物、环保、新能源、Web 3.0、半导体等产业加快官民投资。

但日本的产业振兴面临人才与市场两大困难,这在人口超老龄化趋势难以逆转的情况下,解决办法非常有限。而中国在这两方面却具有优势,因此尽管干扰因素不少,寻求与中国的合作仍是现实需求。

明年我国消费有望稳步复苏

关利欣

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明年我国消费稳步复苏与增长还有较大空间。从宏观层面看,消费作为国民经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循环的起点和终点,是一切生产的最终目的,是我国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从中观层面看,疫情暴发三年以来,我国消费市场缓慢恢复,服务消费波动较大,线上消费占比提升,今年前11个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零总额的27.1%,达历史新高。从微观层面看,近几年我国居民人均消费累计增速虽然放缓,但支出稳步增加。

近期密集出台的相关政策和规划为我国下一阶段扩大消费指出了明确方向。从《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等文件可看出,扩大内需成为我国长期发展战略,促进消费成为“十四五”时期扩大内需的首要任务。下一步我国消费政策还需从供需两端发力,包括在供给端增加有效供给、完善城乡多层次消费载体、优化消费环境,在需求端增强消费能力、稳定消费预期、提升消费倾向。

未来我国消费市场将呈现五大趋势。第一,消费市场将稳步复苏,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要拉动作用。第二,消费升级趋势不变,我国消费市场潜力巨大,有待加速释放。第三,线上线下消费将进一步深度融合。第四,新消费热点会不断涌现。第五,理性消费意识将进一步增强。

交通行业复苏需提振信心再平衡,抢抓机遇谋发展

周健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信息中心副主任

明年,交通运输行业将进入快速复苏阶段。而要想实现复苏,需提振信心再平衡,抢抓机遇谋发展。

第一,大力提振信心尤为重要。今年很多数据都反映了信心的不足,如中国百名经济学家指数整体走弱,银行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处于历史低位,居民消费意愿也持续走低。对交通运输行业的企业调查也显示,企业对明年发展信心也不是很足。现在行业正处于黎明前的过渡期,这个时候信心比黄金更宝贵。

对交通运输行业而言,预计明年一季度是过渡期,到二季度有望实现春暖花开。随着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全面恢复,客运将快速恢复,货运增速将重新回归与经济增速基本匹配的基本规律。

第二,谋发展需要抢抓机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投资的关键作用与出口的支撑作用。对于交通行业,投资仍将处于重要的发展机遇期,预计明年交通投资会保持较高规模。

但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特别强调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因此,在大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也需统筹把握好扩大交通有效投资与防范债务风险之间的平衡。

工业经济韧性较强,明年有望回稳向好

张洁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研究所产业发展与大数据平台研究部主任工程师

在新冠疫情、俄乌冲突等超预期的因素影响下,今年工业经济形势尽管艰难,但总体延续了恢复势头。

总体来看,工业经济韧性较强。1—11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其中新能源、新动能产品保持高速增长。制造业投资与基建投资实现了双轮驱动,1—11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3%,比总固定资产投资高4个百分点,制造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9.1%,处于高位。41个工业大类中,1—11月有28个行业保持增长,增长面接近70%。

但是,工业经济也存在一定压力。其一,从需求层面看,当前内需不足与外需收缩出现叠加。其二,在疫情和地缘冲突的影响下,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风险正在演化。其三,在成本高企的情况下,企业利润受到挤压,工业企业利润已落入负增长区间。其四,从库存周期看,今年年中进入主动去库存阶段,进一步削弱了需求对工业生产的拉动作用。

预计2023年,在不发生超预期的外部冲击前提下,以内需企稳对冲外需下降,以韧性增强缓解外部冲击,以新动能的壮大对冲总体下行压力有望取得良好成效,对经济整体趋势判断是前低后高。具体来看,消费品行业将迎来稳定增长,制造业投资还会保持韧性,出口方面有危有机,基建和房地产将迎来良好预期,新动能与新赛道正助力工业经济韧性增强。

建议明年协调好政策配合,提升消费弹性,提振有效投资,提高外贸的活跃度,在供给侧和需求侧并进发力,共同稳定工业经济增长。

政策加力支持2023年房地产市场企稳向好

李倩倩

中国经济信息社住房租赁首席分析师

2022年,房地产市场呈现全面下行态势。受房企债务违约,叠加疫情带来的经济增长放缓、收入和房价上涨预期降低等因素影响,购房者信心普遍不足,不少城市成交降至冰点。销售不畅导致房企资金压力不减,多数出险房企流动性危机尚未完全出清,信任危机一度蔓延,新增开发投资持续收缩。预计2022年全国商品房销售规模同比降幅在30%左右,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0%左右。

面对深度调整的市场,房地产政策持续加力,从需求端支持(下调购房首付比例、贷款利率,调整优化限购、限售等政策措施)扩展到供给端,特别是“金融十六条”出台后,信贷、债券、股权融资“三箭齐发”,全面支持房企融资。从目前来看,经营稳健、资产负债情况健康的优质房企正利用融资宽松的政策利好补充流动性,这些企业将最先受益。在政策和市场作用下,2023年房地产市场有望企稳向好,部分一、二线热点城市房地产市场将率先复苏。

从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定调来看,2023年房地产政策的侧重点在于房地产行业的风险化解和可持续发展。一方面,房地产市场加速下滑已经成为影响经济运行的一个重大风险因素,短期内需要积极推动“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通过供需双向发力稳定市场,恢复房企自我“造血”能力,进而实现房地产自身供求的良性互动和上下游产业链的良性循环,防范“硬着陆”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另一方面,实现住房高质量发展,中长期要加快土地、金融、财税等长效机制建设,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在这个过程中,房企要转变过去“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地方要转变“土地财政”模式,金融机构要实现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此外,“租购并举”新格局下住房租赁市场的“短板”还将加快补齐。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融资界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315.com/fenxishi/2023/0103/490.html

作者: 王丽

融资界唯一站点(www.n315.com)中国投融资界唯一信息资讯平台创建于2004年:提供7X24小时投资信息资讯及全球金融,股票,证券,融资,基金,经济,等多种面向金融类服务,提供全方位的融资新闻、分析评论、权威的信息源门户!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回复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8993420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